店铺搜索
精品电商资源对接

亚马逊创业那五年

上:亚马逊创业那两年
http://bbs.paidai.com/topic/1508938

2018年4月,我写过一篇文章《亚马逊创业那两年》,距离现在,正好三年。
这三年又发生过什么呢?当初略有起色的创业项目“卖家精灵”,何去何从呢?
在这篇文章,我会一一道来。
还是建议先读完上篇《亚马逊创业那两年》,因为这篇是延续。
上篇文章,是2018年4月,当时我还在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(国内某领域巨头),做互联网小贷的技术负责人。
这家公司我就不指名道姓了,因为我不想再陷入曾经的江湖恩怨。
当时这家公司把我们核心团队收购了,原Boss和业务副总,以及我们技术部3人,base重庆。
其实,在2017年2月,加入这家公司时,我还在在犹豫:究竟是专心做IT+金融,还是做亚马逊软件,但最终还是选择了:上着班,干副业。
当时还有近70万的债务未偿还,直觉告诉我,必定由我来还。
陷入纷争
2018年5月,突然集团总部来了两位审计,驻扎重庆一周,专门审计我,我如实交代了来公司一年多的所有项目的审批、交接以及邮件往来。
这件事大概平息了几周,然后是集团IT老大飞来重庆,过来问话,询问我近一年项目细节,看我是否违规。
在2018年5月到8月,我几乎每周都在处理和集团审计相关的事情,烦不胜烦,我自己也不知道出啥事了。
直到2018年8月底,我去上海出差,会议中途,集团审计部传话让我去会议室,然后给我看很高一摞举证材料,问我知不知罪,如实交代,我懵了。
在长达4小时的审讯中,我坚决不承认,拒不签字,我说,如果你们觉得我罪名成立,那你们给全公司发邮件,正式开除我。
后来,他们要把解除劳动合同通知邮寄到我家,我担心家人发现我被开除了,就让他们邮寄到我重庆的出租屋,我被迫签字,解除了劳动合同。
自此,我和这家公司的劳动关系彻底结束。
后来,我才知道,带我入职这家公司的原Boss出事了,在2018年年初就被架空,因为出了严重的经济问题。因为在其他人看来,我和他走得太近,所以第一个被干掉的,就应该是我,然后是那位业务副总。那位业务副总比我会来事,被干掉后,去劳动局打官司,官司打赢了,获得了几万元赔偿。
我在上篇文章中就提及到,我不指望原Boss还我帮他扛下的债,因为那时候我已经很了解他的为人了。
他风度翩翩,谈吐优雅,口才非常好,业务能力超强,集团CEO特别欣赏他,所有和他共事的人,都为他倾倒,我曾经也一样,为他赴汤蹈火。但他有一个致命的人格缺陷:不负责任、没有担当。这个在入职这家公司前半年我就非常确认,所以在后来的公司,我们只是谈工作,没有私人生活的来往。
终于,这个性格缺陷,给他带来了10年的牢狱之灾。
记得第二年夏天的一个夜晚,我坐在草坪上,突然一位前同事来电话,说我原老板被抓了。
我内心很平静,我觉得这就是报应,他让身边最信任他的人,要么背负巨额债务、要么失去工作,甚至他的家人和父母。如果他稍微有一点担当,绝不会走到现在。
时隔3年,我第一次把这段经历写下来,肯定会惹来争议。
但我很坦然,我入职4个月,从零开始构建小贷系统,就帮公司拿到了互联网小贷牌照(IT系统是验收的核心环节),并且小贷系统顺利支撑了后面几年若干亿的信贷。
当时公司开除我时,列了一堆罪状,如果成立的话,他们完全可以按我的意思,公布给集团上千人,杀鸡儆猴。
如果我有以自己IT负责人身份敛财,这项罪名足够让我几年不得翻身。
有长达两个月的清晨和夜晚, 想起自己被不公正对待,就气得发抖,但我毕业这么多年,都是和电脑打交道,遇到这种事,如同白痴。
因为怕家人知道我39岁又失业了,所以,我在被开除后的第二周,就在重庆注册了一家公司:重庆云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。
这样,我依然和以前一样,工作日在重庆,周末动车回成都。
直到一年后,家人才知道我被原公司开除了。
也因为这长达三年的时间,我都没有和成都的同事在一起,在公司建立了一种独特的信任和协作文化。
重新起航
在重庆,被原公司开除后不到一个月,2018年10月,我租了一个民房办公,长长过道没有窗,必须蹬脚才能开启感应灯。
一呆就是整整两年半,直到上个月,才搬到附近的一个最好的五甲写字楼。
在成都,我们2017年2月,搬到成都软件园内一个联合办公室,当时办公室有近200号人,我们在一个靠门的角落,租了6个工位(当时加我4人),开启了亚马逊创业。
在这家联合办公室,一呆就是3年整,第4年搬到了另外一家联合办公室,和另外几家公司共享40人的办公室(我们占了20个工位)。
因为一直都是和别人一起办公,所以我们的沟通,基本上是钉钉,极少去会议室。
记得从2017年到2020年这4年,我大概只组织过3次全员会议,技术部或业务部门像是也没有组织过什么全员会议,条件不允许,也没有必要。
成都办公室在2020年底,也彻底搬出了联合办公室,我们在同一个软件园区(菁蓉汇)租了两间大办公室,其中一间作为休息室。
业务转型
2018年,发生了三件大事:
被驱逐
偏安重庆
业务转型
我从业务转型说起。
虽然从2017年9月上线卖家精灵到2018年9月,整整一年,但我对选品和大数据还是毫无感觉,因为以前的业务,本质上是倒卖数据,就是将市面上流通的数据,入库到系统,供用户查询(从打包出售到线上零售),说白了还是一个资源型生意。
所以,在我成立重庆公司的时候,就坚决地转型,从亚马逊大数据软件,转到亚马逊店铺管理系统(运营+ERP)。
当时团队只有我和另外一位技术同事,这位同事本来是要入职原公司的,但那年5月份,我被架空,就没有了招聘权限。这位技术本来拿到了德勤的offer,但被我再三挽留,还是留下了。
在我被驱逐后,我给原部门同事挨个打电话,其中有一位我最欣赏的下属,略有意向,说三天内给我答复。
在第二天晚上九点半,他给我电话,说:陈哥,我加入你。
我感觉很突然,确认他想好了没有,因为原公司高大上,薪水福利等都非常诱人,而且,一旦员工提出离职,公司一定会用糖衣炮弹攻击,一般人都经不住诱惑。
他说,既然我答应你了,就一定不会反悔。
于是,重庆公司,从3人开始起步。
而起步的项目,就是放弃卖家精灵,转做亚马逊店铺管理软件。
我们花了近3个月(包括成都的所有技术同事),将软件初版内部上线了,也就是现在的SellerSpace。
但到当年12月底,我突然有一种顿悟,在公司大群里告诉所有同事,我懂选品了!
于是,给技术部同事宣告SellerSpace收尾,全员投入卖家精灵2.0版开发。
这是一个神奇的转折,没有任何征兆,技术部也没有任何人反对,说干就干。
虽然SellerSpace类软件,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,收到资本市场追捧,像高瓴、红杉都入局了。我们的同行,基本上都融到了5000万到1亿人民币的资金,总共有近10家。
但我心里很坦然:这不属于我们的机会。
曾经在2018年下半年,我以SellerSpace名义,到处找投资,但没有一家有音讯。说实话,那时候的自己,真的不值得被投资。
灭顶之灾
2019年2月,也就是正月初六,还没有到亚马逊卖家开工,我们供应商说,数据全线断供。
就像2017年3月,我有预感,黑科技过不了几个月一定会崩盘(2个月后发生),我提前3个月预料到了这次危机。
从2018年12月起,我就把全部研发资源几乎全部转到了卖家精灵2.0开发。
在春节放假前一天,2019年1月30日,我们上线了卖 家精灵2.0,整个网站(SaaS类软件)无死角全部改版,隐藏了很多敏感细节。
这样,在2019年3月,我们从内部数据切换到爬虫预测数据,用户并没有多少感知,因为之前的一个多月,用户已经开始适应了新界面。
也就是从这时候,我们开始了艰难的大数据科技公司的转型之路,这条路整整走了一年,直到2020年3月才真正告一段落。
因为2019年2月,数据断供时,我们并没有自己的大数据预测引擎。
当我们遇到灭顶之灾、束手无策时,竟然遇上了一位贵人,是我在51job上搜简历时无意间看到的。他正好做过大数据销量预测,人在北京。
在和他一番通话后,建立了基本的信任。我问他把大数据预测这个模块做出来,需要多少钱?他说就一个月工资吧:3.5万,一个月交付,我当即答应给他7万,半小时后,我微信转了3.5万给他,让他当即开始干活,虽然上个月我们的纯利润只有15万。
他那段时间刚好失业在家,他又把前同事拉入伙一起做。我这时才真正觉得,我把费用double的决策是对的。
他为我们搭建了一整套数据预测框架,我又让重庆跟随我创业的那位同事,负责这个模块,从零开始学习python和人工智能。
一个月后,我们的销量预测系统上线。
虽然后面又迭代了很多版本,但他引入的一套技术框架和实现思路,让我们直接越过了一穷二白的阶段。
记得那年的清明节、端午节,这位同事都在加班,整整一年,他都没有12点前睡过,经常干到凌晨两点,直到2020年3月,我们在数据挖掘这块尘埃落定。
这时候,我们真正转型为一家大数据科技公司。
每每回想起这段经历,我心中都充满了感激,感谢有人在我绝望中拉了我一把,有人在我无助时默默为我没日没夜拼了一年,还是在放弃原来的优厚待遇下。
期间,还有一件事,让我觉得上天在眷顾我们。
就在数据断供时,亚马逊突然开放了关键词ABA数据(以前叫ARA),也就是站内关键词搜索指数,而我们以前有两年的数据积累,基于历史数据,再加上关键词的排名数据,竟然预测的整体准确率有80%以上,在5000-2万排名之间,准确率竟然有95%以上。
如果没有ABA数据的开放,我们两大基础数据:产品数据+关键词数据,就会消亡一半。
而关键词销量预测,我曾经花了半年时间,经常半夜醒来,思考预测模型,但一直没有太大进展,后来竟然以这种方式解决。
疫情来袭
2019年年初,我们遭遇了灭顶之灾,也被迫开始了真正的技术转型。
到年底,公司账上已经有了几百万现金,可以让我们最坏的情况下生存半年。
2020年1月23日,武汉封城。
2020年2月1日,我们正式远程开工。
开工第一天,我在公司大群,给每人发了1000元开工红包,并且说,无论疫情怎么发展,公司绝不会拖欠大家工资,如果公司解散,一定会按劳动法赔偿。
并且,在那两天,我们做了一个让全员感到意外的活动:所有卖家精灵注册用户,可以领取1元包月礼券,无任何限制条件。
这意味着,我们一个月几乎没有收入,而我们的服务器、员工工资的支出却没有少。
这次活动非常成功,我们整整发放了7000张礼券(实际有5000多人使用)。
我们以前几乎没有代理收入,这一年开始,代理收入直线攀升,而几个大代理就是因为该活动知晓了我们。
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,包年用户并没有减少,因为包年收入,那个月我们并没有亏损。
危机竟然成了我们最大的转机。
因为之前三年我们都是远程办公,所以实际上,远程办公的那两个月,我们的生产力并没有降低。
因为2月份的送礼券活动,大部分包月体验用户在月套餐到期后续费,所以三月份我们充值创了新高,后来,就一直稳步攀升。
甜蜜的阵痛
转眼进入了2021年2月。
开年没几天,我们的服务器开始宕机,而且很有规律地在每天下午3点的高峰时段。
每到这个时候,我的电话就响个不停(官网留了我的电话),在线客服处理的大部分也都是这类投诉。
我们真的没有想到一开年,亚马逊市场就这么凶猛。
记得去年年底,我们统计过,每天站内教学视频播放流量100G,网页数据流量也是100G,而现在,是直接翻倍,服务器撑不起。
每天高峰卡顿、宕机,这种事故持续了近半个月,不过,我从来没有动情绪,没有训斥过技术人员,只是协助他们一起解决。
因为我是技术出身,我知道这种事情没那么容易搞定(在高负载下上千亿条数据的迁移、热备、扩容),而我们,一个全职的运维都没有,服务器低谷期CPU都是70%以上。
到现在,扩容、灾备的问题都在悄无声息中解决,我知道,很多试验都是在周末、凌晨,但没有技术告知我。
稳步成长
从2016年8月,我们进入亚马逊,当时包括我共3人。
到黑科技业务初步稳定后的2017年2月,我们共5人。
到遭遇灭顶之灾的2019年2月,我们共12人(成都+重庆+广州)。
到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2月,我们共19人。
到现在,2021年4月,我们共30人。
而我们最近一年,日活用户数翻了近5倍,达到近4万人,Alexa全球排名5000左右,一个跨境电商的热门会展,大概人数也是这样。
记得我在上篇文章《亚马逊创业的那两年》里说到,国外同行流量同行当时是我们的10倍,而三年后的现在,我们的流量已经超过它们了。
在这四年里,我们没有一个人主动离职(转正后),虽然前三年,我没有在成都办公室上过一天班。
公司没有销售团队,我们从来没有给陌生用户打过电话,这在SaaS行业绝对是奇葩。
融资
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,陆续有很多投资方找过我们,估计20来家吧,最开始是经纬创投。
2020年跨境电商公开的投融资有30-40家,大概70亿人民币,一般融资额在5000万-1亿人民币。
最开始,我也有些心动,但后来觉得,拿到融资,我用来干什么呢?如果我真的用得到风投的钱,则卖家精灵快挂了,估计无力回天。
启动一个新产品,就算10个全职开发,一个月支出也就20万人民币,启动资金200万就够了,而出这个钱,我们毫无压力。
我知道同行融资后,一个月快速扩张几十人,很快达到几百人的规模,其中大部分是销售团队。而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销售环节,我是不认同的,我觉得这是产品质量和价值传递出问题了,我们没有一位销售,同样可以很好解决销售问题。
在2021年开工第一天,我在公司内部宣布:2021年,不融资。
以现在这样的发展节奏,我相信自己能给大家一个交代。
像2020年,业务人员全年奖金,不低于6个月,技术人员,肯定超过了大多数IT公司。而且,这么些年,公司从来没有要求谁加过班。
2021年应该会更好。
我知道,主业终有增长停滞的那一天,可能是5年后,但成本控制好,人均利润还是很可观的。而且,公司从来没有停止过第二曲线的探索。
在路上
李宗盛有一首歌里写到:越过山丘,才发现无人等候。
我曾经和几位早期员工说过,如果哪一天,云雅很成功了,大家却一个个离开,那该是多么悲哀的事情,云雅的胜利果实,该和谁分享?
记得公司第一位开发人员,跟着我快7年,在2018年我被驱逐,重回云雅时(云雅是公司名称),变更公司股东,我把他加了上去,赠予他20%股权。
2019年年底,公司利润还不错,第一次分红,我就给他分了一大笔钱,但我自己没有拿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感依托,我的安全感,是来自于对产品,以及对团队的信心。
最近这一年,我系统学过《混沌大学》创新课程,也带领所有业务部同事学。我深知,只有逼着自己成长、团队成长,才可能有未来。
好了,五年的亚马逊的创业历程,至此告一段落。
也许三年后,我还会回来写续篇。

赞(0)